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东省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暂行规定

时间:2024-05-18 16:16:2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8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暂行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暂行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稳定农村经济秩序,健全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展农村生产力,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道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由原来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经过改革而形成的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社区经济组织),包括在原生产队或联队(自然村)一级设置的经济合作社,在原大队(管理区)一级设置的经济联合社,在原公社(乡镇)一级设置的经济联合
总社。
第三条 社区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农村劳动群众在基本生产资料公有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在组织上的体现。凡属于社区经济组织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企业及其他公共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县以上各级农业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办公室,是同级人民政府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的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社区经济组织的登记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搞好农村承包合同、发展规划、土地使用、劳动及财务的管理和内部审计;抓好农村经营管理干部、社干部
培训和会计辅导;开展农经服务,提供经营咨询,指导社区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搞好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主管部门在管理中要贯彻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第五条 社区经济组织受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管理,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在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因地制宜,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从实际出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平等互利,按劳分配;民主管理,勤俭办社。
第六条 社区经济组织的规模和设置,在当地人民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本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决定。
第七条 社区经济组织的权利:
(一)对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木、山岭、草原、荒地、水面、滩涂、农业机械、农田水利设施以及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等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
(二)根据有关法规,制定本组织章程,对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享有自主权;
(三)对本组织所有的生产资料,有权发包给本组织成员或外来人员经营,并取得合理的收益;
(四)对国家所有而依法确定由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依法享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五)依据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有权与国家有关部门及其他经济组织签订购销合同或劳务合同,推销本组织的产品,输出或引进劳动力和科技人才;
(六)有权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接受社会的生产扶持或馈赠;
(七)有权按规定确定并实施本组织内部集体收益的分配;
(八)有权拒绝不合法的收费和摊派;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八条 社区经济组织的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以本组织所有的财产(不含土地)承担民事责任;
(二)积极完成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和照章纳税;
(三)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公共积累,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做好必要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支持农户开展生产互助活动,搞好家庭经营;
(四)依法保护集体所有的或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生产资料;
(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落实合理的社会负担,支持公益事业和办好社员福利事业,做好五保人员和困难户的供养扶持工作;
(六)依法做好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划,搞好环境保护,制止滥伐滥垦和乱采乱捕,防止废水、废气、废物等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七)协助当地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对社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八)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登记,申报经济活动情况,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指导;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九条 社区经济组织应调动社员从事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并发挥集体的优势,统一经营好集体经济中原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生产能力、不宜分散经营的项目;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专业合作,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发展新的集体经营项目。
第十条 社区经济组织必须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土地等生产资料及其他经营项目在承包经营后,其所有权和性质不变,承包方只享有合同规定的经营权。经营项目的发包,必须经本组织成员民主议定,由社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由社长代表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并到农村承包合
同管理机关办理鉴证手续。
第十一条 社区经济组织必须搞好土地管理:
(一)维护土地公有制,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转让、侵占、买卖或破坏集体土地;
(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合理确定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和使用方向,及时调整承包期满的土地,经社员讨论同意后,把过于零碎分散的地块适当调整连片,以利耕作;
(三)逐步推行土地达标承包制度,制订奖罚措施,鼓励承包者增加投入,保护和培养地力,鼓励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四)保护土地资源,对合同期内搞掠夺性生产或丢荒土地的承包户,责令其赔偿损失或复耕,并按合同规定完成国家任务和集体提留,对拒不复耕者及时收回其丢荒地另行处理,对“农转非”人员及丧失生产经营能力者所承包的土地,及时调整给他人承包经营;
(五)因地制宜逐步发展种养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凡是开发性生产所使用的土地,应实行统一规划,适当连片开发,由农户或联户、专业队承包经营或管理;
(六)允许社员在承包期内,有偿转让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转包其承包的土地,但必须经社委会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不得转作非农用地。
第十二条 社区经济组织必须搞好企业管理:
(一)实行统一经营的社办企业,应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搞好经济核算,抓好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开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社办企业,不论采取何种承包形式,都应遵循公平竞争择优承包的原则,防止少数人仗权承包或垄断承包;
(三)完善社办企业承包合同的有关条款,确保企业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确保集体经济利益不受损失,确保企业固定资产保值,保证承包者根据合同规定行使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社办企业实行股份制,必须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按有关政策讨论决定。
第十三条 社区经济组织必须搞好财务管理:
(一)建立财务计划预算和经济核算制度,定期进行经济分析,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建立资产积累和管理制度,定期清产核资,确保集体财物的合理使用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更新,确保集体积累逐年增加;
(三)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和民主理财制度,定期公布财务帐目,接受社员监督,防止贪污、挪用,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四)建立清收合同承包款(物)制度,确保各业承包合同应收款(物)按时兑现;
(五)建立合作基金会,开展集体内部资金融通,管好用活集体资金。
第十四条 社区经济组织必须搞好劳动管理:
(一)建立劳动义务工制度,组织社员搞好公共事业建设;
(二)建立劳动积累工制度,通过劳动积累的办法,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三)建立农村劳动力进出登记和有关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项目或合理输出。
第十五条 社区经济组织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国家计划,教育社员完成农产品定购任务;协调社内各业之间、社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搞好集体经济收入的再分配。
第十六条 社区经济组织必须搞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对生产和建设规划、农田作物布局、排灌、机耕、植保、关键技术措施等,要力求做到有利生产,统一安排,并逐步创造条件,联合其他专业性服务组织,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良种、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的贮苦藏、运输、加工、
销售等服务。
第十七条 凡户籍在当地社区范围内,年满十六周岁的农民,承认社章并承担相应义务者,经社委会同意,均可以成为户籍所在地经济合作社(或经济联合社)的社员。户口迁出者,除社章另有规定外,其社员资格随之取消;其权利、义务在办理终止承包合同、清理债权债务等有关手
续后,亦同时终止。
第十八条 社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如下权利和义务:
(一)有权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决定生产经营方式和规模,同时有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和集体提留的义务;
(二)在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后,有权自销其余的农副产品;
(三)有权与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签订各种形式的承包合同,有权与其他经济组织签订购销等经济合同,同时有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
(四)有权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参加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专业合作组织,有权购置所需的生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有依法登记、纳税的义务;
(五)有权按社章规定享受集体富利和集体收益分想,同时有义务遵守社章,按规定交纳公积金和公益金,完成劳动义务工和积累工,维护社区经济组织集体利益;
(六)有权在社员之间进行换工或互助活动,也可以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雇请帮工;
(七)有权将无力经营或经营不善的承包项目转包或转让给有经营能力的单位和个人,但必须征得发包方的书面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社区经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若干人组成社委会管理社务,并选出社长主持日常工作。社委会干部的任期一般为五年,称职者可连选连任,不称职者可经过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进行罢免。
第二十条 社委会负责起草和修改社章,拟定经济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提交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召开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并报告工作,贯彻执行大会作出的各项决议;处理社务,行使社区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挑选和聘任社
办企业的厂(场)长、经理;向当地人民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社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集体与社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社委会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公诸于众,接受社员监督。
第二十二条 社委会干部的报酬,可以实行定额补贴(工资)加奖励等办法。具体补贴标准和奖励办法,由县一级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业务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从政策、财力、物力和科技等方面,鼓励、指导和帮助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四条 省农业委员会可根据本规定制定社区经济组织的登记办法和乡(镇)经济联合总社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1990年6月1日起施行。



1990年5月10日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干警“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共江苏省司法厅纪律检查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干警“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苏司纪[2001]38号


各市司法局党组、纪检组,省监狱局、省劳教局党委、纪委:

《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干警“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的暂行规定》已经厅纪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江苏省司法厅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00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此件增发至监狱、劳教单位]







关于于加强司法行政干警“八小时以外”

行为监督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司法行政干警队伍建设,规范干警“八小时以外”行为的监督管理,维护司法行政机关和干警的良好形象,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和省委政法委对政法干警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的有关要求,结合系统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对司法行政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应贯彻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正面教育为主。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应侧重于正面教育正面引导。

(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持八小时内严格管理与八小时外适时监督相结合;坚持自我警醒,自我约束与群众监督,他人提醒相结合口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约束。

(三)实事求是。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干涉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的业余生活。

第二条 司法行政干警八小时以外业余生活应当做到:

(一)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二)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业余学习,增强自身修养,积极参与健康文明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坚决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下、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的侵蚀口

(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敬老爱幼,争创“五好家庭”,争当“文明市民”。

(四)提倡科学,尊重科学,移风易俗,勤俭节约。

(五)牢记身份,维护形象,谦虚谨慎,以礼待人。

第四条 司法行政干警八小时以外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在私人住所或非工作场所会见、接待职权范围内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亲属或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人员,更不准以任何名义收受他们馈赠的现金、有价证券、代币券、各种支付凭证(卡),以及实物。

(二)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亲属或有利害关系人员的各种宴请,为拉关系、游说所提供的娱乐休闲、旅游渡假,健身美容等。

(三)向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亲属或有利害关系人员借贷,借用交通、通讯工具以及其他物品。

(四)在私人住所或公众场合谈论、泄露案情、泄露工作秘密,国家秘密。

(五)让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亲属或有利害关系人员报销、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各种费用。

(六)利用领导职权及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亲属经商、升迁、调动,或为有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上述人员说情、打招呼、拉关系、走后门。

(七)参与各类非法社会组织,团体,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涉足“黄、赌、毒、黑”。

(八)借职务升迁、工作调动或红白喜庆、乔迁新居等大操大办,收礼敛财。

(九)搞“婚外情”、“婚外恋”, 甚至“养情妇”、“包二奶(爷)”。

(十)其他违反职业道德,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第五条 司法行政干警遇有个人重大事项,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组织和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条 各级党委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本规定,同时抓好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贯彻实施。

第七条 各部门、单位要把本规定的贯彻落实纳入各级领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风建设范围,实行“一岗双责”,既抓八小时内教育管理,又抓八小时以外的教育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因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致使有关干警在八小外严重违法违纪或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第八条 落实齐抓共管、各级党委负责检查督促下级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各支部负责对本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教育管理,抓好本规定的贯彻落实;政治部门将八小时以外的表现列入干警年度度考核、任用的重要内容;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本规定实施情况和有关反映的收集,抓好对违规线索的调查处理;工、青、妇等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八小时以外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

第九条 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政治部门飞机关党委(基层支部)定期对本规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召开座谈会、家庭走访、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干警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进行检查了解,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对策。

第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关条款,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扣发奖金、离岗学习和告诫等。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一条 本规定执行情况,结合民主生活会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干警个人对照本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自查自纠,机关和基层党支部对本部门(基层单位)干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第十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司法行政系统的党政领导干部、人

民警察、工作人员。系统内各单位可结合行业(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厅纪委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通知

余府办发〔2010〕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新余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三月十六日









新余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我市知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知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新余市知名商标(以下简称知名商标),是指在本市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知晓, 依照本办法认定的注册商标。




第三条 新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工商部门)负责知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各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知名商标的推荐和保护工作;




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依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知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第四条 知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应当遵循自愿申请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知名商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㈠该商标所有人的住所或者商标所指商品的产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




㈡申请知名商标认定前,该商标连续2年合法使用,商标权属无争议;




㈢该商标所指商品近3年质量稳定,在相关公众中享有良好声誉;




㈣该商标所指商品销售区域较广,近3年的销售额、纳税额、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本市同行业中领先;




㈤该商标有严格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及保护措施。




第六条 申请认定知名商标,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㈠申请书;




㈡申请人的有关身份证明材料;




㈢商标注册的证明材料(申请人为商标使用人的,还须提交该商标使用许可的证明材料);




㈣该商标所指商品近3年的销售额、纳税额、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及在市内同行业排序情况的有关材料;




㈤该商标使用、管理和保护的有关材料。




第七条 各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推荐或者不予推荐的意见,并连同申请材料一并报送市工商部门。




市工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和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之日起20日内,依据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进行初审,并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予以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将申请材料退还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需要补正的,市工商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予以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八条 市工商部门对受理的知名商标认定申请,应当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发布初步审查公告,并征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意见。




自初步审查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提出异议。




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应当如实向市工商部门提出书面意见。




第九条 市工商部门组织设立的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定委员会),负责知名商标的认定工作;每次认定知名商标,应当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认定委员会成员参加。




认定委员会组成办法以及知名商标的具体认定标准、程序、规则,由市工商部门与有关部门商议制定,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条 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应当依据知名商标申请材料、有关方面意见,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对提交认定的商标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




第十一条 认定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与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票数通过的商标,认定为知名商标。




认定为知名商标的,由市工商部门发给相应证明,并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告。未被认定为知名商标的,市工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知名商标有效期为3年,自公告之日起计算。




知名商标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知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可以向市工商部门提出延续认定申请。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市工商部门应当予以延续认定并公告。每次延续认定的有效期为3年。逾期不申请延续认定的,该知名商标失效。




第十三条 自知名商标公告发布之日起,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外,其所有人、使用人可以在知名商标所指的商品、商品包装、装潢、说明书、业务函件或者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使用“知名商标”字样。




未被认定为知名商标或者未经知名商标所有人依法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知名商标”字样。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知名商标所有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报市工商部门备案:




㈠知名商标所有人的名义、地址发生变更的;




㈡知名商标所有人转让其知名商标的;




㈢知名商标所有人许可他人使用其知名商标的。




第十五条 知名商标所有人和使用人应当保证该知名商标所指商品的质量,维护商标声誉。




第十六条 在知名商标所指商品的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他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㈠将与知名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作为商品名称、商品装潢使用或者作为未注册商标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㈡将与知名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㈢使用知名商标所指商品特有的或者相近似的包装,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第十七条 在与知名商标所指商品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上,将与知名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作为商品名称、商品装潢使用或者作为未注册商标使用,致使知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知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 知名商标在本市行政区域外被侵权的,知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给予帮助。




第十九条 知名商标所有人、使用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工商部门撤销其知名商标,并予以公告:




㈠以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知名商标的;




㈡在知名商标的有效期内,该知名商标所指商品因质量等问题不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




㈢超出核定使用的范围使用“知名商标”字样,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而拒不改正的;




㈣有其他违反知名商标管理规定行为的。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




㈠违反新余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规定,非法组织认定知名商标的;




㈡未依法履行保护知名商标职责的;




㈢违法向申请人收取费用的;




㈣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二条 认定委员会在知名商标的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造成知名商标的认定结果严重失实的,由市工商部门撤销其成员资格,并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三条 市工商部门组织认定知名商标,不得向申请人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关于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